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绽放

刘东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毕业生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6/23 10:06:20 人气:27 评论:0 标签:

  【精彩观点】

  1.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尽可能地自主学习,并且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应当是高考改革的逻辑原点。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交通大学针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增了两个专业,分别是统计学和机械电子工程。

  3.今年招生最大的变化,是加大了对农村学生的倾斜力度。农村专项计划将给农村贫困学生更多上大学的机会。

  4.学校专门针对全国832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招收学生,计划数目从去年的50人增加到今年的210人。

  5.在高招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个学校是否能够吸引优质生源,关键要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水平,而学科和专业水平高低取决于师资水平。

  6.学校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建设,招生专业设置、招生人数都与就业质量挂钩,对就业质量不好的专业实行减招或停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高校招办主任视频访谈”系列。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刘东平老师,他将为我们介绍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的招生情况,并就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刘东平:各位网友大家好。 

高考改革:实现大学与中学的无缝对接

  【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尽可能地自主学习,并且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应当是高考改革的逻辑原点。】

  主持人:高考改革是牵动教育改革的牛鼻子。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您有何看法?

  刘东平: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由来已久了,高考改革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和中学很关注,家长和学生也非常关注,高考事关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影响中国高考改革的文化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教育价值观”,这种教育价值观还较多地包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类的实用主义价值追求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显然,中国人独特的教育价值观是问题的核心之一。

  这种教育价值观虽然不会一成不变,但当前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升学观”,就是“应试教育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考上大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把分数作为最终目的。

  然而,大学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里就涉及到高中和大学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目前来看,这个衔接还非常的不理想,有很多的学生高考时分数很高,但到了大学之后学习没有动力,也没有很强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整个大学期间浑浑噩噩,不但没有把知识学习好,同时也浪费了高等教育的资源。

  所以我觉得,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尽可能地自主学习,并且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发展爱好,这应当是高考改革的逻辑原点。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考与课程改革的适应关键在于,高考要主动地去反映课程改革的这种新变化,特别是要逐渐走向能力导向。二者的结合应该最后落实到学什么考什么。事实上,这些年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要改变过去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的状况。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衔接应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也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您认为,应当如何加强大学与中学的衔接?

  刘东平:我认为,核心之一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高中和大学的培养目标都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品德好、兴趣浓、后劲足”的学生。但是现在,高中普遍把进入大学作为培养目标,具体说是将提高高考分数作为主要目标,一切为了分数,学生成了分数机器。这些都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高招改革的目标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这两个评价如果能够做好,做得真实并且用好,相信高中和大学在人才培养的通道上会实现无缝对接。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4936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