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暑假合班:怎样“合”才能“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8/22 11:20:23 人气:36 评论:0 标签: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如约而至。对于暑假,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安排。有的幼儿园完全放假,倡导让孩子和教师享受完整假期,身心得到充分休整;有的幼儿园则针对部分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继续开园,但采取了合班方式,以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让教师轮休。 

  对于合班,一部分家长能理解教师的辛苦,积极拥护幼儿园的规定;一部分家长则存在疑惑或误解,认为合班是幼儿园在节约成本,不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不尊重家长感受。 

  那么,幼儿园采取何种形式合班较好?合班后怎样解决孩子们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合班后的教育活动该怎样组织才是适宜的呢? 

【案例解析】 

斩断荆棘 拨开迷雾

  合班,在幼儿园看来,属正常工作安排,是有效利用资源的体现,但在家长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优优妈妈说:“随意合班,会让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不愿接受新老师、新伙伴,会被大孩子欺负。”多多妈妈说:“不爱说话的幼儿会被漠视,就容易产生抵触入园情绪。”浩浩婆婆说:“暑假里又没有教知识,只管吃喝拉撒,没什么意思。”苒苒妈妈说:“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教室里闹哄哄的,老师根本管不住,危险系数大。” 

  去年寒假,我园像往常一样合了班。我班的幼儿并入楼下火星班,因为是混龄班,又临近春节,班上三位老师都休假回老家了。一天,班上的锐锐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你们老师怎么那么不负责!一个老师都不在,我们家的孩子以前上幼儿园都是开开心心的,早上还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现在上幼儿园天天都不愿意,哭喊着不上幼儿园。”事后,我了解到锐锐确实是这种情况。她看到班上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加上对其他班的老师很生疏,班级环境也换了,老师的教导方式又不一样,就慢慢开始反常、抵触。知晓原因后,我马上跟园长和锐锐妈妈沟通,要给予这孩子更多的关怀。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表扬锐锐上幼儿园的坚持,让她当小老师,帮助老师做事,尝试着带弟弟妹妹,给他们讲故事、端水、喂饭,整顿秩序,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此后,锐锐逐渐平复下来,天天都愿意来园了。 

  锐锐先前抵触上幼儿园,是因为她很依赖原班老师。由此可见,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有待提高,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的一个目标。合班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怎么“合”才能“和”?《指南》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合班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借助家长、老师和幼儿园的力量。 

  首先,要纠正家长观念,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合班意识。其次,加强家园联系,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认知准备,提前告知合班的事。再其次,找到契合点,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幼儿入园的欲望。此外,不同班级的孩子合在一起,老师要尽快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支持并引领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既然合班涉及到不同班级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各班老师应做好交接事宜,如叮嘱老师注意个别幼儿的过敏源,在一日生活中规避这些食物。 

  幼儿园假期合班势在必行,如果能考虑到其中的方方面面,做好细节,合班就会变成一把利剑,为幼儿斩断一切荆棘,为家长拨开一团迷雾。(作者:周建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金阳阳幼儿园) 

【园长支招】

幼儿爱上新班级,不难!

  合班,应考虑到两个重要的主体:幼儿和教师。一切做法,都应以幼儿和教师的利益为先。 

  合班人数不宜过多 

  不能为了让教师多休几天而大范围合班,出现一个班四五十人的大班制情形,这样既不利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使带班教师倍感疲惫。而小范围、小规模的合班则较合理,既能使教师照顾到每个幼儿,又减少了安全风险,更易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我园多年坚持两个班级合班,这样班级幼儿人数不会太多,基本保持二十多人。两个班级六位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三人一组上班,三人一同休班,上班的三人不能是同一个班级的,必须保证原班级有一两人,从而减少孩子因为不认识新教师而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同时也可避免教师因为不熟悉孩子而出现意外情况。合班的两个班级为不同年龄段,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平时体验不到的混龄班教育,感受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的生活。 

  合理应对合班出现的问题 

  合班后,个别孩子特别是小班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适应的状况。主要有三种情形: 

  镜头一:“我要回自己班” 

  合班后,琳琳早上极不情愿地来到幼儿园,抹着眼泪,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班级王老师经过耐心询问得知,琳琳认为“这不是我的班,我要回自己班”,原来小家伙“认生”呢。 

  分析及应对:幼儿对新环境不适应,由此引发情绪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原班教师应分析孩子最喜欢自己班级内的哪个区域、什么玩具,将新班级内布置出部分相似的场景,把孩子最熟悉、喜爱的玩具带过来,缓解孩子的焦虑心理。同时,教师可带孩子参观新班级内的环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其留恋情绪。 

  镜头二:小小影子人 

  合班后,琪琪的大眼睛总是看这儿看那儿,不参加一切活动,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跟在原班张老师的身后,简直就是张老师的影子。有一次,他悄悄跟张老师说:“咱们班来了许多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这小家伙,安全意识挺高啊! 

  分析及应对:幼儿对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产生明显的防范躲避意识,其实也是心理不适应的一种体现。对此,原班教师应将孩子的特点介绍给新班教师,新班教师应热情地接待孩子,尽快与其交朋友,消除其戒备心理。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相互认识、熟悉,帮助他们交到新朋友。 

  镜头三:“不准玩我班玩具” 

  合班后,甜甜每天不是像以往那样忙着到区域中去玩,而是忙着尽量将班级中的玩具收到自己跟前,用两只胳膊围拢着,嘴里嘟囔着:“这是我们班的玩具,不准你们玩。”有的小朋友忍不住,就会来抢,极易引发“战争”。 

  分析及应对:幼儿不愿与陌生的同伴分享玩具,极力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教师一是要让孩子们尽快彼此熟悉,成为新朋友。另外,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现在大家已经是一个班的朋友了,好东西要共同分享,还可将另一个班的部分玩具拿过来进行交换玩,消除“战争”的爆发。 

  组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 

  假期合班后,许多教师会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只要看着孩子别出事就行了,活动组不组织无所谓,这是不对的。诚然,假期中无教学任务要求,但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应根据新班级的特点,随机组织丰富多彩而适宜的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在新班级的活动方面,可开展区域活动、美工活动、故事活动、阅读活动、体育游戏等,教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让大孩子与小孩子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个活动。比如,可组织孩子们搭建一座高楼,大带小,各尽其能,共同完成,体验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合作的乐趣。 

  全园性的活动能让幼儿体验大家庭般的感觉。比如,每周一次室外水果大餐:我园有一个长长的葡萄长廊,长廊下有许多小木凳。每周四下午不太热时,组织孩子们到长廊下吃水果大餐,朗朗笑声回荡在院子里。再比如,每周五下午互换礼物:孩子们将平日美工活动时的作品赠给班级内的朋友,也可进行全园性的互赠,每当拿到别人赠送的小礼物时,孩子们都如获至宝。 

  合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做法,无论哪一种,都应保证幼儿和教师在园生活平稳、有序、安全,让幼儿爱上新班级,在炎炎夏日里有别样的乐趣和收获。(作者朱续杰,系山东省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园长) 

【园所实践】 

“儿童工作坊”是个大班级

  暑假来临,许多幼儿园采取合班方式来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我园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是简单地“将同年龄段孩子合并到一个班”,也不是纯粹地“一律混龄展开”,而是有效利用儿童工作坊展开合班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从而支持每个孩子获得自身最近发展区的成长。 

  儿童工作坊怎么“合” 

  儿童工作坊就是开辟一个供一名或若干名幼儿自主参与的场所,或者为“兴趣、需求相同”的孩子构建一个小组活动团队,鼓励和支持幼儿围绕关注的“某一个小话题”或“某一种资源”或“某一个感兴趣的微小事物”展开“微型主题”的自主观察、持续深入的探究活动。儿童工作坊可以是一个具象的实体化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团队小组。 

  儿童工作坊面向的是有共同需求、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孩子,不是整班的、一个模式的、统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形式,它更多地是以个体活动、小组活动方式呈现,它提供了孩子选择“不同学习路径”的机会。儿童工作坊避免一天内大多数时间把儿童集合成一个团体从事同样一件事;孩子虽然“合”,但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寻找材料和资源、自主布置和丰富环境、自主选择场地和时间、自主选择玩伴和互动对象。 

  “和”的前提是“发现” 

  合班成儿童工作坊前,教师必须在观察、调查、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合理提供儿童工作坊鹰架,在满足两教一保师资配置的前提下,邀请家长、专业人士等人力资源的卷入,在园内空间的基础上,拓展至社区、家庭、基地等园外场所,更多地以个体活动、小组活动方式,由“一对多”改进为“一对一或一对几个”,围绕“共同兴趣点”持续深入地展开活动。 

  在儿童工作坊中,我们将组织孩子们围绕“微型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微型主题活动具有“项目活动”课程的一些框架:从课程的生发来看,都是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事件。从课程实施过程来看,都带有“弹性计划”“记录的支持”“视觉与图像的运用”“师幼间类似打乒乓球的合作教学”。 

  “和”的前提是要找到彼此都感兴趣、都喜欢参与的微型主题。那微型主题从哪里来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易于感知的周围“具体事物”、幼儿乐此不疲的生活“催化事件”、幼儿能够多元参与的“中心议题”、幼儿延展前期经验的“微小资源”、幼儿能够获得多向联系的“热点话题”等,提供了微型主题产生的多个视角,这五个渠道是相辅相成的,融为一体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根据儿童工作坊中孩子们表达的兴趣,选择有关微型主题。 

  “和”的策略是“自主” 

  在儿童工作坊活动中,我们更多地“追随每一个幼儿”,有机循环“观察—捕捉—诊断—预设计划与生成—反思”这样一个周期行为,让孩子们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真正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师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变,二是“教材立场”向“课程立场”的转变,三是“标尺立场”向“个体立场”的转变。 

  实现三个转变,有两种路径。其一,“问题—求证”路径。尝试让幼儿自己“提问”,自己在“问题——求证”路径下展开经验的自主建构,即幼儿紧扣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自己通过观察、采访、调查、操作、实验、热点分享等方式与教师、家长互动,自主获得连续性经验。例如,“木工坊”的孩子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木头是从哪里来的”“木头可以做什么”“木头怎么锯”等,在与木工师傅、家长、老师、材料、环境等互动中,获得连续性经验。 

  其二,“记录展板”路径。我们尝试不断搜集微型主题活动中的笔记、照片、作品、音频和视频等,记录到展板上,形成一个反思工具,在幼儿、家长、教师共同的回顾、梳理、反思、分享中,有机架构孩子需要的教材,长出我们的课程。 

  其实,合班只是一种编班的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可以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以混合编班。而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可行的,也都是有利有弊的,对于不同的孩子,应该有的放矢地选择合班模式。儿童工作坊力求更多地关注到“儿童的需要”,更多地从儿童发展出发来实现儿童的自主成长。(作者王海英,系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教师说法】 

混龄体验 别样风景

  混龄班是幼儿园通常会在暑假采取的一种合班形式。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混龄班能够让幼儿有机会体验多层次的社会交流,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一个月左右的暑假时间,如果老师做好准备,混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集体生活的新体验。 

  交流疏导,稳定幼儿和家长情绪 

  放假前,老师可带领幼儿“串门儿”。通过到别的班级观摩交流,熟悉新环境、新老师和新朋友。利用谈话时间,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去一个新地方,我们要礼貌待人,维护好环境,和新伙伴友好相处,我们要表现得很棒,新朋友会欢迎我们常去玩”。然后,老师请幼儿讨论怎样文明做客,做好心理铺垫。到了新班级,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和新伙伴与新环境之间渐渐消除隔膜,产生好感。 

  回来的时候,老师再请幼儿说一说——你在别人“家”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结交新朋友的?你都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幼儿对一切充满好奇,适应能力强,他们特别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在此基础上,老师可经常和幼儿串班走访,增进友情,每次回来都请幼儿谈一谈自己作为友好使者的感受和收获。 

  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由于角色的换位,能够更加深切地学会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想法与情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心理发展。此外,老师还要随时做好过程性观察记录,一是详细掌握幼儿成长状况,制定下一个发展区目标;二是通过班级信息群,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及时传递幼儿在园生活情景,让家长放心和满意。 

  分层教学,兼顾不同年龄段幼儿 

  在集体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老师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语言活动“会长鱼的树”,大班目标为: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发散幼儿思维,创编故事;幼儿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小班目标则为:理解故事内容;帮助故事里的人物想办法;做事要认真。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先请小班幼儿表达,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面有限,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可爱的想法,能够给人一些灵感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再请大班幼儿表达,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比较成熟和流利,思维也比较开阔,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总结性说明。这一过程可以让小班幼儿增长经验和见识,大班幼儿增强荣誉感和自信。 

  以大带小,培养幼儿爱心与责任感 

  在其他活动中,如组织幼儿绘画,老师可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空间,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点画创作,大班幼儿进行较为细致的勾画创作,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组织游戏时,如集体游戏“伦敦大桥”,可以请大班幼儿用手臂搭起大桥,维护好秩序,小班幼儿轮流过桥。 

  有时,幼儿之间的交流胜于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成人无法企及的和谐与融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年龄小的幼儿观察年龄大的幼儿做事,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很快得到回答,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压力和目的,像区角游戏的过家家一样,是儿童之间的一种慢生活,轻松愉悦,水到渠成。 

  混龄班垂直式的班级结构打破了年龄契约,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作者:王海燕,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871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