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历史不会被遗忘,因为青年仍在追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0/21 9:54:07 人气:29 评论:0 标签:

  “在这儿,找到了!”厦大女生吴筱琼没想到,竟然能在“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的旅途中“遇见”自己的曾曾祖父。

  参观中共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时,博物馆里张鼎丞烈士的事迹引起了吴筱琼的注意,她听长辈们提起过,曾曾祖父当年就是跟随张鼎丞参加金砂暴动加入红军的。

  吴筱琼决心寻找先辈的足迹!经过多方考证,她终于在福建省永定县“找到了”曾曾祖父——小小的名字安静地躺在革命英烈名录上,透过纸背的,是一段掷地有声的峥嵘岁月……

  像吴筱琼一样感受到心灵激荡的年轻人还有很多。9月5日至12日,福建青年记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学生组成百人采访团,经历了8天近4000公里的长途跋涉,重温长征的一段段故事,探寻我们党当年“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的初心。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次感动。

  在福建龙岩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在永定区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在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在长汀县瞿秋白纪念馆……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向青年新闻人生动再现了当年闽西大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

  “钟奋然结婚仅3天,便参加红军去了前线。妻子独自打工养活孩子,每天一闲下来就坐在家门口等待丈夫回来。这一等就是30年,门槛都坐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等来的却是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

  在长汀南山中复村,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在场的青年新闻人无不动容。何止钟奋然,争上战场的“红色三兄弟”“英雄三兄弟”,感人至深的“送六子参军”,悲壮的松毛岭保卫战……这其中哪一个故事不是那些年、那些人用鲜血写下的?

  一步一重思考,一步一份感佩。

  “80年时光流逝,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红色土地,如今发展得怎样了,百姓的生活好不好?这是我此行关注的重点。”东南广播记者叶军民告诉记者。他看到中复村红军街变成淘宝街,看到“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镇“别墅”林立,看到许多村庄通过开发红色旅游带来增收,觉得特别感佩。

  龙岩中心城区,高楼大厦林立,公共设施健全;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红色小上海”长汀县,而今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红色“小延安”南江村,特色农业成规模、村庄整治美如画;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上南村,不仅家家户户盖了新房,还有200多户到龙岩或厦门买了房……

  老区新貌,让青年记者们十分感叹,采写了《“革命红楼”展新颜》《昨日“小延安”,今天“好江南”》《昔日“火药库”,今天富美村》《红色基因代代传 革命老区展新颜》《红军园下兰花香》等一批反映红土地历史变化的稿件。

  一步一滴汗水,一步一记感悟。

  重走长征路本身就是一次历练,采访团还要沿途进行深入调研,每次采访都是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学生们有的吃饭时还在赶稿连线,有的赶在去下一个采访点的行车途中抓紧写稿,不少学生为了赶稿、剪辑、传送常常忙到深夜甚至通宵不眠,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因为这条新闻采访的“长征”之路,让他们感悟颇深,有时甚至会忘记身体之苦。

  “真正走过之后,我才知道,在前方等待我的,和我所收获的,远比我所预期的要多得多。”厦门日报青年记者廖闽玮感叹道。

  采访路上与廖闽玮搭档的是厦门大学的吴妍萱。这位“95后”学生记者在“师父”廖闽玮的启发下,以笔代言写下了对长征的体会:“今天重走长征路上的我们,仍能感觉到长征精神延续在80年后的如今,鲜活在中华民族的言行举止中。”

  总结会上盘点收获,不管是记者还是学生,不管“选题”有何不同,大家都有深切的同感:红色故事给予我们感动,长征精神给予我们力量。

  “历史不会被遗忘,因为我们仍在追寻”,青年新闻人念兹在兹。(新华社记者 刘娟)新华社福州10月20日电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1368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