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一本教材编写折射的课改理念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2/7 10:21:54 人气:27 评论:0 标签:

  “以前去博物馆觉得很无聊,现在去博物馆有老师精彩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北京市史家小学三年级(10)班学生陈奕颖,说起上国博课的感受,非常激动。

  10多年前,史家小学就开设了博物馆课程。2013年,由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合编的博物馆文化教材正式出版,随后2015年又出版了第二套“博悟之旅”。

  从10多年前的博物馆课堂,到“国博”教材的编写出版,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折射出什么样的课改理念?

  为学生提供“无边界”课程

  2005年,覆盖东城区中小学的“蓝天工程”启动。这项工程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为学生营造“无疆界”课堂氛围,而这恰恰和史家小学“无边界课程教学”的理念相得益彰。

  于是,史家小学决定引进国家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开设“国博”课程。随着这门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史家小学萌生了与国博合作编教材的念头。

  学校每位教师与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对一结对,反复沟通,并于2013年9月达成编写教材的共识。第一套教材“漫步国博”很快出版了,这套教材分为《说文解字》《服饰礼仪》《美食美器》《音乐辞戏》4个主题,供三至六年级学生使用,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教材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

  初战告捷,史家小学的教师们深受鼓舞。2015年,第二套教材“博悟之旅”再次出版,这套教材分五个系列:创作、尊重、责任、生命、规则。每本包括10件文物,教师上课时会以一件文物为引子,引出相关文物,并提出学习建议。

  “如果说第一套教材只是形式上带学生走出去,那么第二套教材更多就是帮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史家教育集团副校长范汝梅说。

  编教材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的确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就是教师们都缺少专业知识。“一开始,教师们编教材的时候都不懂,很多教师想打退堂鼓。”史家校区教学主任郭志滨说。

  但是,真开始编教材时,教师们又格外认真。“为了编好教材,都像着了魔似的,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博物馆,有问题随时与国博沟通。那时候,我们经常争执,他们坚持学术观点,我们则更多从教学角度考虑。”美术教师李阳说。

  “国博”教材编写的背后凝结着每位教师的汗水,范汝梅说:“面对‘国博’课,大家都是零基础,但是却肯为做好这件事一起努力。”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因参与编写“国博”教材,教师们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因缺少教具材料,教师一开始不太愿意教这门实践课。”郭志滨说,“为了让学生真切体验在竹简上写字,有的教师买了大量的冰糕棍,然后一根根穿起来,当作竹简。”

  传统文化教育让师生都受益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史家教育集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范汝梅说:“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知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习博物馆课程,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段历史感悟古人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提升了自我控制力,更多的是培养了民族认同感。

  史家小学六年级(6)班学生赵小雪说:“老师带我们走进国博时,我认识的不仅是一件件文物,还有古人的智慧,这让我内心有收获。”五年级(8)班学生郭博文也说:“每次上国博课我就很兴奋,有时候意犹未尽,就拉着爸爸妈妈再去博物馆,讲给他们听。”

  一本传统文化教材不仅扩大了学生眼界,教师也变得更加博学。英语老师徐莹在史家小学教了11年英语,由于编写“国博”教材,她第一次在课堂上用中文讲课。她说:“发现自己不仅可以教英语,也可以教好语文课。”

  编写过两套教材的李阳还说:“教材不断修改,其实是我对历史、对中国文化不断认识的过程,有时候我为了写2000字的内容,可能需要看20万字的资料,但是我热爱这个,它培养了我全科的教学能力。”(实习生 李天恕)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2139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