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顾明远佐藤学对话的题外话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2/16 9:25:20 人气:27 评论:0 标签: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7日刊载顾明远、佐藤学的对话《从教到学,教师如何应对》。对话十分精彩,饶有兴趣,笔者一口气就读罢了。在读报当中,注了几处记号。回过头再看,两人的题外话引发强烈联想,差不多都涉及教育学界的学风,具体表现是:

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顾明远说,“……学校提倡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我很赞成……但当时很多人不同意……”顾明远在与佐藤学对话当中,为之辩解,钩沉历史,把教育理论的乱源端上桌面,是有教益的。批评这样两种教育的人,事实上也主张学习需要兴趣、动力,但是,为何去批评提倡学习需要快乐和愉快?他们可能猜想这类学校只讲快乐不论其他,玩玩闹闹而已,态度非常不严肃,学风不端。其实,主张愉快教育的学校,师生的感受都是“愉快与压抑、松弛和紧张、兴奋和挫折共存,基调和结果则强调愉快”。

夜郎自大,罔顾源流。

顾明远在谈到1980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时说:“我也受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发。”作为中国教育学界的领军人物,顾明远此说表示自己的思想有继承性,自己站在伟人的肩头上。这不能指为谦虚,而是学者的天性。有些人明明采用了别人的论断,却不加说明,自居“伟大”,扰乱了学术的本真,致使学风败坏。其危害严重,因为学术源流不清明甚至紊乱,必然使意义紊乱。

井底之蛙,无知无畏。

佐藤学学俄语是为了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比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学著作”。哈,佐藤学读她的书!笔者认识不少国内教育学者,其中许多人不知道克氏为何人,对于克氏转述列宁的教育思想更是不屑一顾,称政治不应干预教育。比如,列宁要求关于任何教育的新主张,不经过实验就不能推广。现在的情况是,一些站着地盘的所谓教育“达人”,特愿“率由己任”,一时心血来潮,就要自吹为创新,而且借势推广,令人眼花缭乱,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浪费。但是,对于“乔布斯之问”,就懒得动手实验解决了,因为“不是自己的‘创新’”。《中国教育报》编辑部钟焦平说,“莫以想象的完美教育放大内心的焦虑”,其忧虑所指应该包括井底的“理想主义者”的所谓“创新”。“率由己任”当然是学风问题之一。我们知道,颇受欢迎的佐藤学著作原来备足了丰富的泉源,因此具备影响力和说服力。

不顾实际,动机另类。

佐藤学说:“……老一辈教师,他们都访问了很多学校。他们的一个方法就是为老师们作报告,但不向老师学习。”眼下,在基层教师那里经常听到一类感叹:“报告悬空,不接地气,坐在会场里直想瞌睡;不然就要出到会场外,透透空气。”

佐藤学另一句话有震耳欲聋的效果:“我所尊重的那些前辈去的都是好学校,是有钱人去的学校。我要去他们没有去的另一半,在那里产生新的教育理论。”把学校分为有钱没钱,是陶行知的一种体验,他从中悟出重大教益。陶行知说:“有钱而无精神和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我都见识过。精神不是靠钱买的。”联系起来思考,在识别教育专家时,是否“向钱看”应该属于一个参照。

最近,读到不少严谨学者的文章,涉及如何讨论教育,其中关于方法方式、组织机构者不少,而学风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陶行知早年批评,不仪型他国、不率由己任、屡试屡验等。对于陶行知等人的主张,现在应该联系实际,温故而知新了。(作者姚文忠,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分会会长)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2290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