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怎样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2/19 15:29:02 人气:172 评论:0 标签: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期”,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高。“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以专业课程为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无声”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中融入思想价值引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更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构筑“课程思政”的立交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层皮”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形成了多元、多样、多挑战的复杂环境,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抽样调查显示,不少学生选择思政课是“为了应对考试、拿学分或者考研需要”。作为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属于显性教育课程,教育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看,人才培养方案中80%的课程是专业和素养课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课程“阵地”。

但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育人、传道方面存在片面性认识。有些人认为,专业课教学是“纯粹”的,只负责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对于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持反对态度。有些人虽然不反对,但由于自身思政理论基础不高,不知如何挖掘和有效融入,硬性做简单加法,没有达到价值引领的效果。有些人认为,过去自己一直在教书育人,对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买账,思政融入教学行为零散、随意,不规范、不成体系。这些因素导致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层皮”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全国学校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百花齐放,质量显著提升。

与思政课相比,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是通过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学对大学生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在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必须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充分发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共筑“一体化”育人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增强育人合力。

提升专业课质量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倾向明显。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很多人定位为将来做幼儿教师,注重学前教育技能课,对唱歌、跳舞、手工、幼儿游戏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感兴趣,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思政课比较排斥。而当前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迫切需要探索更多体验式、互动式的手段与方法,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真正唤醒学生的认同。

实施“课程思政”,是有效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内容涵盖面广,涉及教育、心理、管理、音乐、美术等领域,可挖掘的育人因素多样,且课程形式新颖。比如“学前教育学”课程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基本职业理念;“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蕴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人际交往等隐性教育内容。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而不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

“教育者先受教育”。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引导他们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育人意识、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专业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师理性分析能力、辩证看待问题能力,提高思想的开阔性、深刻性,在专业知识传授、思想价值引领过程中更能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行为和情感体验中产生共鸣,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让理性的教育更有信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把“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

思政课与学前教育专业课之间、不同专业课之间要同向同行,不能“各找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必须把“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坚持系统化思维,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和教师队伍建设。从学校层面,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系列制度规范和考核激励机制,特别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从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建各层级研究团队,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主动育人、甘于育人、乐于育人。

其次,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前教育专业每项课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专业史实、专业案例,都富含思政要素。要把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儿童权益等内容充分融入课程,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铸魂育人。

再其次,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检验学习成效。高校要建立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双效果”评价,既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关注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广大专业课教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课程思政”督导评价体系,确保落实每一个环节,做到稳步推进、行之有效。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系统设计思政教育递进教学路径,让实施“课程思政”后的专业课更加接地气,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价值上实现共鸣、共学,在教与学上实现共享、共进。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7552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