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教育协同不能单靠推着走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2/22 17:30:33 人气:20 评论:0 标签:

    教育协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单靠外在政策、战略规划所能实现的。对于各自独立办学的高校来说,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审视,要解决好“意愿性”这一核心问题,达成彼此全力合作的你情我愿。唯此,高校联盟才能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切实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能。

日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工作计划发布。根据计划,京津冀三地将推进组建京津冀高校联盟,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和师生交流。建立三省市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三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将试点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资源共享。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带动下的教育协同发展计划,几乎涵盖了高等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合作发展。

其实,早先欧洲已实施“博洛尼亚进程”并形成了“欧洲高等教育区”,东盟、非盟等一体化合作组织也已搭建起高等教育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长三角地区则已步入进一步深化教育协作发展新阶段。国内外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经验启示,再加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直接推动,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便有了许多优势条件。

不过,教育协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单靠外在政策推动、战略规划能实现的。俗语讲,凡事预则立,谋定而后动。三地党政相关职能部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遵循,以“协作组”“联席会议”等形式统筹协力,打破各自为政的属地思维,上下贯通,横向协同,集聚各种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教育协同环境。这些来自顶层设计的专项规划,既为京津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注脚,其导向性功能又会加快推动京津冀三地在可操作性层面上的现实实践。从长远来看,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初见成效之日,也必将是京津冀地区成为吸引各方优秀学子汇流之地,也必将是整体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展现无限潜力之时。

具体到实施举措上,无论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交流,还是仪器共享、基地开放,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高等教育内部运行实践来说,高校联盟之间的内在协同,还有很多关口要突破,诸多细节须打磨。相较带有政府意志的强执行力而言,高校联盟组织之间各自独立办学,相对松散,必然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审视。说到底,要解决好“意愿性”这一核心问题。唯有达成彼此全力合作的你情我愿,实现双方拓展延伸的一致性追求,触发彼此之间的优势整合,推动师生学术和专业的合理有序流动,进而生成师生共同认可的愿景与使命,高校联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切实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能。

客观而言,高等教育协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确实存在。单单以“学分互认”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例,实质上是影响到高等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它既涉及以课程和实践环节为单元的学分载体,又关乎到各高校的学科资源、优秀师资的互补与共享,还有学分积累转化、学籍异动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完成学分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等。然而,协同即意味着突破传统,改革则是由突破传统倒逼而形成的。故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还需在改革中解决。“学分银行”便可以借鉴,在达成共识的质量标准下,通过在区域内协同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制度加以解决。

目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协同已快速行动,取得不少成果。作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学生是教育协同的最具活力要素。京津冀高校的学生理当怀有更大的热情,充分利用教育协同带来的优质资源,实现全面发展。眼下,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系统已进入合作发展快车道,在每一个具体专项的执行环节上,都要多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此才能形成“1+1+1>3”的生物学共生关系和有机耦合效应,变协同为大同。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3182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