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上海高考新政能否“舒经通络”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7/6 11:37:12 人气:23 评论:0 标签:

  刚刚填报完今年高考志愿的上海考生,挣脱了“一本、二本”的选择纠结。“一二本”合并招生,成为今年上海高考政策的一个亮点。 

  合并以后,每个考生可填报10所本科院校的60个专业志愿;录取阶段将按照考生的高考总分和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此举给考生带来什么变化,又将给大学办学和高中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能否打通大学间的三六九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被分成三六九等,高考之后按次进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本科第二批录取”等,简称一本、二本。哪所学校在第几批次录取,都有不得变通的一定之规。 

  “不通则痛”。每年高考志愿填报之时,学校、家长和考生都要面临选择之痛,填报哪些学校、什么专业,都有讲究,都是学问。对大多数高中来说,最关注的是学生考上“一本”的比例;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比较看重的是孩子考进重点大学的荣耀;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一切都要用分数说话,心思都用在功课上,填什么高校、报什么专业基本随家长和老师。 

  一位大二学生的父亲后悔地说,为了确保孩子上“一本”,他们在高考志愿表上“是否服从调剂”一栏全部填上了“服从”。孩子从工业设计调剂到物流管理,入学后对所学不感兴趣,但已经骑虎难下,还不如当时选择孩子心仪的专业去“二本”。 

  像这样走对了“大门”却走错了“小门”的比比皆是。上海一位重点大学的教务处长告诉记者,报考专业是否合适,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那些经常“挂科”的学生,多半是对所学专业不适应,或者不感兴趣。大学时期的“挂科”,实际上是在为高考志愿填报时的选择失当买单。 

  “痛随利减,当通其络,则疼痛去矣”。“一二本”合并招生的效果如何,值得人们期待。 

  能否激活高校间错位竞争 

  将一本、二本线合并,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报,原来的一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而二本院校则可以凭专业特色在招生大战中赢得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有利于考生进入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还将激发大学和高中的办学热情,释放更多教育改革的红利。 

  一些学校和考生已经感受到合并招生带来的压力。上海长宁区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平常成绩属中间层的,填报志愿时选择学校特别纠结,“因为好的二本会取代原来没什么特色的一本,成为高分考生的落点”。在她看来,合并招生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考生,都是中间层“不上不下”最难过。 

  专家认为,从长远看,带来的改变是积极的。对高校而言,打破一本、二本的区隔,将有助于促进优势专业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提出,一、二本合并招生,淡化了按批次录取的传统模式,引导高校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强化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间错位竞争,避免千校一面。 

  对于考生而言,关注的焦点则将由高校的“大门”,转为专业的“小门”,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其未来的导向是引领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志趣专长,更加关注进入高校后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非所长”和“学非所趣”的不对称现象。 

  能否拓宽高中特色化发展空间 

  除了有利于让考生填报志愿时更科学、更理性,有专家分析,一本、二本合并后,还将给整个高中教育带来积极的变化。众多高中学校不必再去追求所谓的“一本率”“二本率”,对高中生来说,也不用再去拼一本、二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刘友霞认为,今后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高中阶段“合格+特长”的生涯规划和课程选择,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去选择报考喜欢的大学专业,从而有利于实现个人特长发展与大学专业录取的有效对接。同时,这也增加了专业录取层次分布的张力,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本科批次10所院校平行志愿在大学录取专业类别层面的坡度作用。 

  此举对高中学校而言,也进一步拓宽了特色化发展的空间。学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社会需要,立足校情,明确定位,创建本校特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应试压力,减轻师生负担,更加有利于高中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5121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

                                                                                                                    

上一篇: 政策背后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