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落脚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那么,我们要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我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理念,谈谈该如何培养学生。
第一是仁。“仁者爱人”,仁的核心就是爱。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爱的种子应该在学生时代就播撒下去。我们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北宋思想家王安石说“自爱,仁之端也”,意思是仁爱要以自爱为起点,要培养学生自尊自强,不能自暴自弃。爱父母,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就不可能爱他人。爱他人,“仁”字是由一个人、一个二字组成的,就是要懂得与人的相处之道。我们要教导学生有同情心、慈悲心,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仁爱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播下“仁爱的种子”,让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扎下“善根”,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浇灌,开出“仁爱之花”,营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仁爱环境。
第二是义。义的概念也很广泛,一个人做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叫“忠义”。我们要积极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学生,要用好课堂和校园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一个人做公平、公正的事叫“正义”。义的本意是适宜的“宜”,我们还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培养学生。面对一个个性格爱好不同、天生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的学生,应该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类施教。
第三是礼。“礼”代表“示人以曲”,弯腰即为有礼,意思是要有礼让之心、敬畏之心。我们现在所说的“礼”,就是要教育学生知书达礼,教育学生懂礼仪、知礼节,守纪律、有教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矩,起床、晨练、上课、活动、用餐、就寝等都应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些都是“礼”的范畴。说到“礼”,江山有个地方叫“礼贤”,江山历史上曾经有近十年时间被称为“礼贤县”,县衙门就设在礼贤。“礼贤”二字出自礼贤下士这个词,意思是要谦居于贤者之下,对贤者以礼相待。领导干部要做到礼贤下士,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着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氛围。
第四是智。智,上面一个知、下面一个日,就是知道太阳之阴阳、万物之变化的规律,无所不知的意思。一个学生是不是“智”,关键看两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教育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考试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我省高考改革进展良好,教育部门要当好设计者,着眼长远、精心谋划,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保驾护航;学校要当好指导者,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选择专业课程;教师要当好帮助者,千方百计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二是思辩能力。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分辨是非的能力,是智慧的起点。一个学生,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系统的思辨训练、逻辑训练、表达训练以及全面的人格培养,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最迫切需要转型的地方。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提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只有兴趣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让学生树立起对学科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观点,培养学生成为爱好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型、思辨型人才。
第五是信。信,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言,就是一个人要言而有信。我理解的“信”有两层意思:一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信用品格。好的习惯终身受用不尽,一个学生只要守信、富有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受到大家的信任和欢迎。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教师们要从学生的点滴小事做起,将信用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二是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我们要把挫折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干、自己去改,多一份坚毅、少一份矫情,养成面对困难不逃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好习惯。
“信”与“诚”密不可分,“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二字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理解的“诚”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真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人,就是指真诚、诚实的人,一个学生只要做到待人以诚,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二是要诚实。“诚”不仅仅是对别人讲实话,不欺骗别人,更重要的是“不自欺”,所言所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方面关键是教师要做好表率。教师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教师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学生才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广大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培育出更多有“五常”品质的“天下栋梁”。(作者系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