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磨豆腐、做煎饼、制作香袋、刻板画、手工扎染……5月28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举行,来自全区6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一展劳动技艺。
早晨7点多,合肥市蜀鑫路小学的走廊里便热闹起来,做香袋、包粽子、煎烧饼、手工编绳、绘画……展区内宛如“闹市”,精美的手工艺品、创意十足的科创作品,独特的劳动流程展示以及琳琅满目的劳动成果,展现了蜀山区劳动教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附属学校展台,学校低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锡纸画、珍珠画、塑料手工花篮等手工艺品,高年级的学生则展示了用硬纸盒做成的会发射的“火箭”、能行驶的“小汽车”。
“我的作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用了半天的时间,很好玩,也很开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附属学校2年级3班的俄罗斯籍少年瓦尔瓦拉指着自己的手工花篮开心地说。
在合肥市蜀鑫路小学展台,姜天泽和虞欣妍两名学生正在包饺子。“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希望多多举办。”虞欣妍的妈妈张红说。
在合肥市振兴小学展台,学生们正在展示手工扎染技艺;在华府骏苑小学展台,学生们带来了在校园“空中农场”新鲜采摘的瓜果;在小庙中学展台,学生们正在制作花茶……琳琅满目的劳动作品,展现了全区青少年的勤劳和智慧。
“这次活动有38家单位、600余名师生参加,各校分别展示了手工、耕读、艺术等劳动成果,同时组织专家现场观摩,根据展台环境、成果制作过程、成果展示、讲解员表现等进行现场评分,设置单项奖和集体奖。”区教体局教研室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为持续推动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工作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蜀山区教体局构建了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内涵并具有蜀山特色的“五育融合”项目,结合蜀山区的农业资源和文化,深入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全区科教资源的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优质企业合作,将劳动教育与新工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实践、劳动研学和劳动模范进课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深化他们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