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幼儿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收集大量的废旧布料,充分发挥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尝试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变身体育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把废旧的布条编成绳子挂在小班孩子的裤子后当作“小尾巴”,让孩子们玩“抓尾巴”的游戏,孩子要一边保护自己的“小尾巴”,一边去揪别人的“小尾巴”,通过这样的游戏,训练了孩子四散跑的能力和快速躲闪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并自主地探索躲闪动作的要领,自主制定了游戏规则,真正体验到了自主游戏的乐趣。 废旧布条在中大班孩子的手中更是有了新颖的创意,勾勒出不同形状的布网,玩起了“打地鼠”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了孩子的反应能力、下肢耐力和力量,增进了游戏的趣味性。 “丢沙包”是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的传统游戏,用废旧布料制作的沙包,成了游戏新宠。在游戏中,孩子们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锻炼了上下肢的配合能力。 抓住兴趣巧投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了加强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布和颜料,并设计了“颜色对对碰”游戏,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布上绘画,看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进行观察记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颜色在碰撞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降落伞”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户外游戏,他们喜欢看物体缓缓落下的情景,随着游戏经验的增长,孩子们关注到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不同,这让他们有了“让轻的物体快快落下,重的物体慢慢落下”的想法。于是,教师提供了由不同布料制作的降落伞和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感知相同重量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降落伞材料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可行。 放手创造“布艺”,感受艺术创想的魅力 为了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我们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主线,借助“废旧布料”为主要材料,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 在“布艺扎染”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扎染作品鲜艳的色彩及美丽的图案,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开展了具有艺术创想的拼摆活动,发挥孩子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布料的颜色、形状等拼摆出不同的物体,如熊猫、长颈鹿、毛毛虫等。 在创设的“布艺室”中,我们投放了不同颜色、质地的布和针、线等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在玩玩做做中掌握穿针、打结和缝制的基本方法。有趣的布艺活动培养了幼儿认真仔细、注意力集中、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孩子们还自发形成了“魅力时装秀”活动,丰富多样的时装,既有孩子从家里带来的自认为很有特点的成品服装,又有通过对废旧布料进行即时拼搭的创意服饰,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迈着自信的步伐,感受到愉悦的同时,更激发了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欲望。 幼儿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教师要用心把幼儿的快乐成长作为第一任务,要满怀教育激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快乐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绽放。(作者:王翠萍、梁建玲,单位: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中心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