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家教讲座、亲子阅读、家长讲堂……如何让这些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家校活动告别随机性、碎片化,变得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日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结合学校的三元全息课程理念,研发了一套菜单式家长课程。家长们不但可以接受依据孩子成长规律的系统性家教指导,还能根据各自的需求,根据课程菜单点课学习。
必修选修学满26课时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校的菜单式家长课程将国家德育课程、节日文化教育、德育主题活动等内容整合,包括家长成长课程、家校协同课程和教师成长课程。如家校协作课程中的“故事爸妈俱乐部”,就是借助家长资源以绘本为载体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建起了家校协作的新窗口。
据悉,学校将课程内容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共计26课时,合计2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课时,选修15课时。“在内容分配上,我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不同时期选定不同内容。比如10月刚开学不久,我们组织了新学期家长会、亲子阅读指导等活动,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学校副校长李伟说。
必修课是家长必须参加的,选修课家长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时间和实际需求,至少选择1至2项。每位家长在当日学习之后,学校会在下发的“菜单式家长课程学习记录单”上盖上“合格”的印章。每参加一项可得10学分,每学期集够80学分为合格,100学分以上为优秀,学校将学习成绩作为期末评选优秀家长的重要依据。
家长课后也要完成“作业”
家长除了上课外,还要做“作业”。“既然是课程,就应和学生课后一样,家长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学校校长卜朝辉说,“我们的作业是将学习成果通过孩子甚至整个家庭体现出来。”例如:亲子阅读学习之后,要求家长写上5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并选择一本适合的书,与孩子在周末一起阅读,拍摄亲子阅读照片。卜朝辉认为这样的“作业”才真正达到了落到教育孩子、指导家庭教育的目标上。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澜波认为,菜单式家长课程将随机的、零碎的家教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加强了家校合作。同时她建议今后可以将教师纳入家庭建设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选取家风建设等内容融入课程中。(本报记者 张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