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中小学校教育督导需有人文关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2/23 9:44:49 人气:26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小学校教育督导中,需要融入中国优秀的文化与人文精神,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体现出督导工作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督导体系人文化、督导职能均衡化、督导人员专业化、督导内容个性化和督导手段去行政化是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必要措施。

  人文关怀强调个体的生命性,而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由于现行教育督导中明确的主客体和权责关系,在督导过程中,人文关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例如,督导标准单一,对学校发展差异性的关照不够;过于强调结果,忽视了学校发展的过程;过程行政化,学校的主体地位缺失。

  学校不但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奠基,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寓人文关怀于教育工作之中,是对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督导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措施。

  督导体系人文化

  教育督导的全部工作应当以保障和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基点,彰显对学校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是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核心。中小学校教育督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采用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体现出教育督导体系的人本化、人文化。

  教育督导体系的人文化要求督导体系内外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教育督导机构在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注意被督导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避免因督导手段过硬而遏制被督导者的能动性;要求督导人员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素养。同时在督导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校个体的差异性及发展的完整性,尊重学校享有的基本权利并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特的个体,这样,学校存在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教育督导体系的建立才能更完善、合理,更符合科学性和人文性。

  督导职能均衡化

  教育督导要通过有效的视察、监督,根据掌握的具体资料进行评估,形成结论并给出建议。“督”是手段,“导”是目的,所有过程和手段最终要落实到指导上来。“督”决定着“导”,没有合理的视察和监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评估和指导。

  在以往的教育督导过程中,督导机构和人员主要以监督为主,指导不够,也就是说,教育督导职责的各个权重并不均衡。完整的教育督导是督政与督学的统一,监督和指导的统一,行政权力与专业引领的统一。这需要把督导的各个职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重视监督手段的运用,也要发挥指导的作用;既要从行政的角度开展工作,也要注意督导专业性的发挥。要树立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观念,以教育督导的专业权威唤起学校的主体精神,并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系统的督导工作,让学校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挖掘发展潜能,塑造发展特色。

  督导人员专业化

  教育督导的专业权威性源于督导人员的专业化,而人员的专业化首先是督导人员意识的专业化,即教育督导人员要对督导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对督导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此,教育督导人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深厚的人文修养。

  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在制度上规定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强调其专业素质要求。在人员构成上,还应该适当选用理念先进、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同时,教育督导人员还要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动向,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教育督导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选用一些内涵修养较高、经验丰富的德育人员,以便更好地在教育督导中体现“以德为先”的学校教育要求。

  督导内容个性化

  中小学校教育督导的内容涉及学校的各方面,可分为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主要指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资料图书等。在这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力争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一个地区应该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下,根据自己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制定独立的区域标准,最好以县或区为单位,对每个学校进行考察和规划。贫困地区、生源较好的地区、发达地区等不同情况应制定不同的建设标准,突出公平与充足的原则,避免为了追求统一而造成资源浪费或资源紧缺。

  教育督导内容的软件方面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目标为取向的评估督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督导标准统一、过程和方法都相对简单,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中小学校的个性。中小学教育督导一定要依据各地学校的发展情况和条件,采用材料审核、追踪观察、访谈交流、定期考核等多元化的督导形式对学校的软件方面进行评估。

  总之,无论是学校建设的硬性标准还是教育教学及师生发展的柔性标准,都应该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依据学校的需求,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及差异性。

  督导手段去行政化

  教育督导部门运用行政性手段进行督导,会造成学校主体地位缺失,因此,必须变革教育督导的方式方法,体现出“以学校为本”的思想,将教育督导的监督和检查职能向指导和服务职能转变;将行政性督导手段向专业引领的方向转变;从“领导”走向“合作”;从“命令”走向“对话”。避免采用强制性或命令性的方式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避免让督导人员成为“钦差大臣”,教育督导成为例行检查,教育规律让位于行政手段的现象发生。

  从根本上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督导手段,坚持监督、指导、服务相统一的原则,给予学校更多的关爱和尊重,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建议,这是在教育督导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中小学校教育实际,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历史溯源

  人文视角下教育督导

  人文关怀,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对弟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仁、义、礼、智、信”等各方面的培育,体现了教育活动中所富含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教育督导的职能对上主要是“参谋”和“反馈”,对下主要是“监督”和“指导”。从定义、职能和目的来看,教育督导是一种元管理,是对教育管理的管理,本质上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督导活动也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作为价值尺度来进行设计和开展。把人文关怀融入教育督导活动中,就是要把被督导对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生命个体,充分发挥其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给予充分尊重、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上,通过督导,使生命个体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环境和发展目标进行主动调节,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段宝霞 李晓栋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2416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