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谈水泉、刘伟、记者 焦俊杰 报道:揪头发、脱衣服、拳打脚踢……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广泛关注。如何规范青少年在校行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命题。
2月6日,政协南昌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大会开幕以来,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针对校园欺凌事件,政协委员刘燕霞提交了一份《关于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提案,建议完善法律法规,让施暴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刘燕霞说,纵观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导致其频发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家庭教育的缺乏;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监管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学校教育缺失,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刘燕霞建议,首先,加强家庭教育,落实家长对孩子监管责任。对于施暴者的家长,要让其承担相应责任。其次,净化社会风气全面实行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严禁在面向未成年人的作品和游戏中出现暴力情节。对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报道要实施严格审查制度,严禁过分曝光暴力细节。
此外,完善机制,对校园周边要加大综合整治,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形成全天候监管,不留盲点,给施暴者形成做案无空间、无时间、无机会。
“学校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教育部门最多只能批评教育,这一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明显。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目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刑法上也没有校园欺凌这个概念。”刘燕霞认为,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让施暴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其形成震慑,让其不想也不敢施暴,让其家长履行对子女监管教育责任,若不履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