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聚焦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好的世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2/31 11:40:31 人气:21 评论:0 标签:

“我发现这个世界比墨尔本还大,世界上也有很多人,跟他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好的世界。”墨尔本大学环境工程系学生麦克斯说,“我很喜欢去中国享受中国文化,也会帮助中国学生来体验澳大利亚文化。”

麦克斯自2012年以来,已经4次去中国:去中国旅游,短期交换学习中文,到过山东潍坊过年,在北京大学读过一个学期的中文课程。他之所以选择墨尔本大学,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很好的科学课程,而且有丰富的交换项目和海外学习项目。自中国归来后,麦克斯参加了中澳青年联合会,还当了翻译部的主任。

孔院“门厅” 沟通中国与世界

麦克斯小时候所居之地中国人较多,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接触到中国学生,朋友们都鼓励他学中文。上中学时,他开始学中文。

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参赞郭春鸣介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开设汉语课程已有60多年历史。截至2019年,汉语已成为维多利亚州(以下简称“维州”)公立中学中第二大热门外语语种。维州学汉语的大学生约5000人。

2019年11月22日,在墨尔本大学听完麦克斯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到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与10余位中国留学生交流之后,我们晚上又赶去与墨尔本几位汉语推广教师座谈。墨尔本大学中文系教师周少明和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殷军在我们的照片里认出了麦克斯。原来,他也是孔子学院的学生。

据殷军介绍,12年前,墨尔本大学与南京大学联合成立了孔子学院,启动后第一个学期,只有一个班、4个学生。现在每学期20个班,每年来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000人,其中35%为墨尔本大学的教职员工、校友和孔子学院的校友。

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教师郁洁2018年10月末初到墨尔本,在学院的“门厅”里,认识了在赌场工作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格瑞、墨尔本大学法学院新生杰克、法国出生哈佛大学毕业准备去北京大学留学的福劳伦斯,也认识了孔子学院年纪最大的学生丹尼……

郁洁特别提到门厅,是因为从门厅进入办公区和教学区需要刷卡,每到上课前后,总会有一位教师在门厅迎接学生。丹尼的太太安妮是位中国人,2015年去世。之后,丹尼开始汉语学习,要到安妮的故乡去看看。除了在孔子学院学习外,他还跟一位中国老师在线学习。现在,他已经能够不借助英文和中国人交流,还在女儿的陪同下去了西安、上海、北京和香港。

郁洁与丹尼约定,回墨尔本后门厅一叙。“新的学期,又会有无数新老学生带着他们的故事走进我们的门厅,又将我们的中国故事带出门去。”郁洁说。“门厅”,似乎成了孔子学院的一个隐喻。

根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信息,维州有4所孔子学院,分别是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乐卓博大学孔子学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和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乐卓博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迪肯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从事汉语教学的全职教师约35人,兼职教师约30人。

“看到自己的学生能熟练运用汉语,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蒙纳什大学中文系讲师徐慧说。她的学生贝乐泰曾获国家汉办举办的“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总冠军,在联合国青年论坛用中文发表过演讲,还是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节目的常驻嘉宾。观众亲昵地称他“小贝”。

孔子课堂 与中小学中文项目交相辉映

“到了八年级,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就是中文课了。”墨尔本女子中学汉语教师陈秀说,“因为我们的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这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升学率都是非常有效的。”

陈秀2000年来到这所学校时,有70多名学生选学中文课程,目前已逐渐增加到大约200名学生选学中文课程。

维州中小学中文课程的开设历史已久,并且早于大学。据维州中文教师协会副会长哈伟介绍,1958年,在初中部校长格林·法兰西的带领下,堪伯威文法学校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汉语课。墨尔本大学于1962年开始中文教学,开启了澳大利亚大学开设中文项目的历史。

格林·法兰西曾于“二战”后在亚洲居住过一段时间,他意识到,澳大利亚的未来一定是建立在与亚洲的合作之上的,而掌握亚洲的语言则是澳大利亚年轻人跟上时代的途径。1973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高夫·惠特拉姆访问中国,几年后,5所维多利亚州学校相继开设汉语课程。

据维州教育局统计,2018年,维州开设汉语课程的公立中小学261所,学汉语学生总数达82043人,约占公立中小学校学生总数的18.5%;中文教师290人,约占公立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5.1%。

维州中文教师协会的张博说,为了吸引学生学习中文,教师在教学与活动中积极使用多媒体,加入音乐、美术、电影、游戏等多元化因素。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自2011年起开始举办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2019年的赛事吸引了400多名中澳师生和家长参与。

维州中文教师协会每年举办各种演讲、才艺比赛。自1995年以来,“地球村”青少年双语演讲比赛吸引了维州150所学校的2200多名学生参加,其中有150到200名参赛学生来自中国。协会于2011年、2014年和2017年举办了“中国文化日”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武术、音乐表演,参与汉语竞赛,受到澳大利亚政界、学术界等各界人士的鼓舞,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起来。

汉语推广 在困难中勉力前行

章玮玮2016年至2018年在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下属孔子课堂西里士门小学任教期间,走入的第一个课堂是该校汉语教师林金的课堂。学生背后昵称她为“疯狂的金”(Crazy Kim),因为她上起课来,整个走廊都是她的声音,上课最疯最有活力的是她,要求最严格的也是她。在普遍宽松的西式教育环境下,她大概是全区唯一会因为学生没做完课上练习而在休息时间把他们留下的教师。“校长有时也拿她没办法,但学生很爱她,她带的学生中文水平总是进步最快的。”章玮玮说。

林金从未去过中国,特别喜欢与从中国来的老师聊天,她对中国的发展速度感到惊讶,并充满了自豪:“中国好了,我们日子也就越来越好过喽。”

好老师是提升汉语推广质量的关键。维州中文教师协会致力于汉语教师的业务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提升与中国语言与文化传播,编写相关汉语教材等,目前有200多名会员,和澳大利亚高校中文教师学会一起,成为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在维州的骨干汉语教师队伍。现任会长、思考奇男子学校(Scotch College)汉语部主任徐继兴,2015年荣获国际杰出教师奖,是6名澳大利亚获奖者之一。澳大利亚高校中文教师学会主要致力于高校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现有成员30余人。

据徐慧介绍,维州汉语教师主要来自三类汉语教学机构:第一类是中小学、大学的汉语教学机构,是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教育体制内的教学机构;第二类是华人社区和华人团体或个人开办的周末中文学校;第三类是近年来汉办与此地学校合办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为鼓励维州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维州已将汉语纳入维州高考VCE考试科目课程,并设为高考加分语言课程。另外,维州教育部特批为非中文背景中学生开设了世界首创的用中英文学习语言、文化和社会的课程,推动了中文语言和文化在非中文背景学生中的学习。维州政府重视与中国合作,目前已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激发并葆有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是汉语教育的重任之一。徐慧与同事们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了多年汉语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汉语无关,几年之后汉语程度就降低甚至淡忘了。“应多考虑如何将汉语学习与学生的就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徐慧建议。张博则建议结合文化传播来推广汉语,“从文化入手,让澳大利亚学生爱上中华文化,继而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教材是汉语推广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汉语推广的成败。在殷军看来,汉语推广的主要困难是本土化精品教材为数较少,需要本地汉语推广同仁通力合作,结合澳大利亚国情和教学大纲,编写出个性化、本土化的教材。“各州的中文教师协会都已经开始了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殷军说。

在墨尔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尼和日本等国都借助各国使领馆或民间机构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殷军认为,汉语推广应充分借鉴国际语言教育的一些通行做法,把语言推广活动常规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7652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