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会员服务广告刊登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观点

让校园里长点“草”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5/15 9:53:16 人气:25 评论:0 标签:

  让校园里长点“草”,不只是真实,回归本质,更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自然生长的力量。

  一天清晨,我的师生一如往常地在塑胶操场上开展早晨自由健身活动,混迹于人群的我突然看到了一幕令人不解却又备感好奇的场景:六年级的韩同学身边聚拢着一群一年级的小不点。宛若“孩子王”的小韩与小跟班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嬉戏,个个乐在其中,成为校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当我得知孩子们互相不认识,相处又那么融洽后,看着小韩他们离去的背影,“混龄”这个词一下子跃入我的脑海之中。

  什么是“混龄”?顾名思义,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说到“混龄”,就不得不说“混龄教育”。“混龄教育”主要适用于幼教领域,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混合编排在一个班级中,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像一个温馨的家庭,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一起。相对于幼儿园分班化和中小学班级授课形式的固定性,幼儿园、中小学实施“混龄教育”看上去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我认为即使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混龄教育”,也可以尝试推进混龄活动、混龄交往,辅之以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校忽视了“谁才是校园的主人”这一核心,往往沉浸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主观意念之下,慢慢地将学校演化成了校长的天地,教师的田地。甚至,教育人一直以“园丁”自居,把孩子当做辛勤劳作的“产品”和对象,便不自觉地将成年人的想法、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漠视、干扰了学生生命应有的自然生长。从而,让校园里整洁的没有了一棵“草”。殊不知,学校存在的价值,不仅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还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小社会”。学校要提供机会,让孩子们提前研习、实践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并在群体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服务别人、支持团队的愿望。

  而现实的情况,大多是学生在校内基本上被压缩至班级小团体范畴内,虽然也有室外和课间活动,但不是因为室外活动仍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加之课间间隙太短,孩子们根本没有跨班级、跨年级深度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混龄活动只能是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我们尝试把属于孩子们的话语权“物归原主”,让源于孩子内心且自然的想法生长,这才是教育之道,学校之本。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每天早上,我们开展“零时体育计划”,在保证孩子们进行充足的有氧运动、强身健体的前提下,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混龄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迈出了“混龄教育”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有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给打破了年级界限的全校性师生创造了交往的机会和条件,推动孩子们从原来的横向交往逐步扩展到纵向交际,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快乐。我们还有很多打破年级界限的纵向式活动设计,如花辊舞、花绳操、广播操、韵律操等等。不是靠教师们来教习的,而是依靠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大手拉小手”的传帮带来实现,在每一个低年级班级前面都会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带操、带舞,每一个低龄班级身边都会有一到两个高年级班级相伴。再如类似于跳蚤市场、社团活动、亲子自驾游、种植园实践活动等等,都是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的课程和活动,都是按照混龄原则设计,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纵向跨年级接触、相处的几率,甚至将家长们吸纳进来,成为整个校园生态环境的主旋律、核心体。

  我们深信一句话:在校园里,倡导什么就会生长什么!那种获得释放后的自由生长状态就在我们的操场上暴露得淋漓尽致,这才是生命的本来样态,一种无拘无束的美和真。只要学校里能够为孩子们提供适度的混龄活动时间,我们就会看到生命伸展的姿态,听到幼芽拔节的声音。

  这样的教育样态已成为我们校园的一道风景。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混龄教育”的探索,借鉴美国把幼儿园放在养老院的大胆尝试,进一步打破原有的教育藩篱,培植有利于孩子产生想法的环境,给有生命力的“小草”提供肥沃的土壤,实现孩子、家长和教师等群体混龄发展,让“混龄”状态下迸发出令人意外的激情与状态,提升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校园里长点“草”,不只是真实,回归本质,更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自然生长的力量,而这些从孩子身上长出来的“草”就会生根发芽,生长得郁郁葱葱,从而教育的春天也就不请自至。


本文网址:http://www.jypx888.com/show.asp?id=4345

              重点推荐:魅力女性工程                                                                       最新推荐:农业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