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与山西晋城相接,西临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素有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这是联盟万里行活动第六站——济源。
6月23日下午,联盟秘书长牛明亮一行和济源几家龙头培训机构校长座谈。郭枫校长在艺术培训领域浸润二十余年,颇具教育情怀。
回首这几年的教育历程,他说:我们时常被人误解,但我只是想做好的教育,给济源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这是我不变的初衷。”
济源新东方百易学校胥校长对联盟怀有非同寻常的感情,他曾是睿源教育的四大金刚之一,谈及老战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如今自己办起了培训机构,专门从事青少年文化课及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他结合培训机构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大致来说,济源培训机构状况如下:
1) 以济源本土机构为发展的行业组织已成立。济源市目前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0多家,大都自发组织,自发形成;
2) 以济源本土机构为发展的联盟没有文化和培训支撑;
3) 这些机构松散、没有利益共同体发展区域分盟;
4) 地方性民间组织只有和联盟草根平台共建和谐单位,才能保证发挥全国联盟的资源为地方联盟做好服务,推动行业发展。
针对此种情况,结合联盟本身优势,编者给济源培训机构以下建议:
(一)目前国内的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呈现两极分化:
一方面,发展起来的大型机构依靠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全国通过连锁经营,不断分流各地传统中小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源份额,从而获得快速的规模扩张;
另一方面,各地中小教育培训机构在面对招生、师资管理等老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又很难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发展开始变得举步为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16年,新东方、学而思、高思等各大机构更是将目标锁定在三四五线城市,拉开招生争夺战的大幕,引发竞争形势的全面升级。有研究培训行业的专家预言,2016年将成为培训机构优胜劣汰最关键的一年,一大部分中小机构将出现“无生可招”的局面,济源培训机构也深陷其中。
联盟被业内校长称为“最接地气的行业交流、经验分享与学习平台”,可以从学校运营、招生、管理、师资、课程顾问、加盟模式等方面给济源的中小机构提供权威、及时、靠谱的服务,帮助他们冲出重围,找到发展方向。
(二)机构的发展趋势需和联盟大的政策、方向吻合
机构的发展趋势需和联盟大的政策、方向吻合,尽管有些机构在教育局主管层面上谋得一定发展,但如何办出活力,办出特色、办出差异化,是广大中小机构校长应深思的课题。